首页
搜索 搜索
快讯 >

鲁迅与酒|当前热闻

2023-05-31 13:21:37 安庆日报

熟悉鲁迅者大都知道,鲁迅是个抽烟的人,而且烟瘾很大,这是因为超负荷的脑力劳动确乎需要点燃一支烟,如此那些深邃的思想才会像涓涓细流漫溢在稿纸上。

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,其实鲁迅也爱喝酒。在鲁迅的真实生活中,喝酒并不是他的附庸,而是真的喜欢。鲁迅的酒量不小,一次能饮小半斤。关键之处在于鲁迅饮酒比较频繁,一月之中,少则五六次,多则数十次。

关于鲁迅爱喝酒的习惯,在《鲁迅日记》里屡见不鲜。如壬子日记里写道,八月饮酒十次,九月饮酒八次。1932年3月2日的日记里说,与朋友相聚,饮酒一巨碗而归。1924年2月6日又说,夜失眠,尽酒一瓶。可见鲁迅对于酒的钟爱是刻在骨子里的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鲁迅尽管爱喝酒,但他比较注意分寸,因而也很少醉酒。作家萧红在《回忆鲁迅先生》的文章里说,鲁迅先生喜欢吃一点酒,但是不多吃,吃小半碗或者一碗。这样算来,小半碗也就是二三两之多,是一个成年人饮酒的正常标准。

鲁迅喝酒频率较高的表现之一就是许广平多次强令让他禁酒。1926年,鲁迅给他的学生李秉中写信时说,酒是想喝的,可是不能。这是因为鲁迅在北京生活期间,由于受政治压迫,心有积愤,久而久之养成了长期恋酒的习惯。许广平在《欣慰的纪念》里讲,真使先生痛愤成疾了,不眠不食之外,长时期在纵酒。许广平担心鲁迅的身体,纵酒毕竟不是好事,因此才责令鲁迅禁酒。

酒是一种文化,因而喝酒是有圈子的,鲁迅喝酒也不例外。他有自己的圈子,而且都是活跃于民国文坛时期的文学大咖。

常与鲁迅坐在一起饮酒的有周作人、许寿裳、钱稻孙。周作人是鲁迅的胞弟,与鲁迅同住八道湾胡同时,闲暇之余兄弟二人诗酒酬和,颇为惬意。后来两人感情破裂,以至于分道扬镳,鲁迅深感痛惜,因此每当念及手足之情却又无以言表的时候,他便与好友许寿裳借酒浇愁,吐露心中不快。

不过,同鲁迅在一起饮酒最多的当是郁达夫。而且从郁达夫的回忆录中可以得见,鲁迅对酒的类型是不怎么讲究的。郁达夫说,他的量虽则并不太大,但却老爱喝一点。在北平的时候,我曾和他在东安市场的一家小羊肉铺里喝过白干;到了上海之后,所喝的,大抵是黄酒了。但五加皮、白玫瑰,他也喝,啤酒、白兰地,他也喝。

1939年郁达夫作诗赠予鲁迅,其中两联说“醉眼朦胧上酒楼,彷徨呐喊两悠悠。”鲁迅写过一篇小说叫《在酒楼上》,讲述一个游子落魄还乡,在一家酒楼上与旧友相逢,两人推杯换盏,共话乡愁的故事。这篇小说其实表达的正是鲁迅个人的生活写照,鲁迅身在北京并不落魄,但他作为一个异乡人,总是对生身故乡怀有眷念,每每回忆起绍兴的家、绍兴的酒,少年闰土在瓜田里的故事,鲁迅就心绪难平,这个时候的鲁迅最喜欢那种微醺的感觉。

有人说,一个会喝酒的男人,如果没有醉酒的历史,我不跟他做朋友。这话说得很苛刻,但也颇有几分道理。所谓的酒后吐真言,大概如此。所以,像鲁迅这样极有分寸的人,也是醉过酒的。

《鲁迅日记》记载,1925年端午,鲁迅同许广平、俞氏姐妹等人吃饭,最后被几人灌醉,鲁迅拳打俞氏姐妹,还按住许广平的脑袋。乍一看,鲁迅的酒品不太好,实际上,拳打并非真打,而是嬉戏。为此,许广平还生出满肚子醋意。事后鲁迅向许广平表达歉意说:“且夫天下之人,其实真发酒疯者,有几何哉,十之八九是装出来的。但使人敢装,或者也是酒的力量。”鲁迅的这番话,正好解释了“酒不醉人人自醉”的道理。

后来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广州,又辗转厦门,最后定居上海。在上海时,熟人少了,生活习惯有了改变,鲁迅也几乎不再喝酒。